來源:王崧舟,ID:wangsongzhou2018
都說孩子如果愛閱讀的話,作文和閱讀理解都能拿到高分,可是有一個家長卻很頭疼:我們家孩子平時特別喜歡看課外書,可是一到考試,閱讀題還是被扣很多分,這是為什么呢?
這位家長特地寫信咨詢了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,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王老師關于這個問題的解答吧!

來信:
老師您好,我們家孩子平時特別喜歡看課外書,可是一到考試,閱讀題還是被扣很多分,這是為什么呢?
回信:
這位家長您好!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。您的困惑想必很多家長都有,現在大家都特別注重閱讀,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閱讀了,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個特別好的習慣。老師也說,只有多看課外書,語文成績才能提升。你看,試卷上的閱讀題需要理解,作文需要積累,所以大量閱讀課外書是學好語文的保障。
但是慢慢到了小學中高段,孩子需要做一些閱讀理解了,我們發現,怎么有些孩子明明看了那么多書,卻還是不會答卷子上的閱讀題呢?
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。首先我們得觀察一下孩子平時都在看什么書。如果孩子平時一直迷戀看漫畫書和一些粗制濫造的網絡小說,那這本來就違背了看書的初衷,這些書毫無營養,這樣的閱讀幾乎沒有任何意義,反而會讓孩子排斥閱讀經典,所以我們還是得讓孩子遠離這類書籍。
有些孩子特別愛看歷史類的、科普類的書籍,因此他的知識面很廣,但是這些書籍中的表述一般都比較簡單,偏向知識的傳授。文學類的書籍則不同,它注重表達的多樣性,文字的優美性。也就是說,看歷史類、科普類的書籍能幫助孩子增長不少知識,但是在語言的感悟和體會上,對孩子的幫助是比較小的。
當然不是說歷史類、科普類的書籍不好,而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理解能力上,文學類的書籍更有幫助。所以不妨給孩子的書架上多添置幾本文學類的書籍。
其次關注孩子理解的程度。有些孩子文學類的書籍看得也不少,但是看的過程浮于表面,一味追求數量和速度,就關注了情節,一本書除了讓他多知道了一個故事,其他什么也沒獲得。有些孩子是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下看書的,他只是負責坐在那里看,每天半個小時,到了就完成了一項任務,看沒看進去也不知道。
對于這類孩子呢,我們做家長的還得稍微費點心,和孩子共讀一本書,和他討論討論里面的情節發展,聊聊他對書中某些人物、某些事件的看法,這是幫助孩子思考的一種方式。還可以一本書看幾遍,尤其是經典的書,看兩三遍根本不嫌多,每一次看,孩子都會有新的收獲和理解。
最后,看看孩子是否掌握了答題技巧。如果孩子能理解文本,閱讀題也能做對個大概,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掌握答題技巧。如果是為了應對考試,可以買一本課外閱讀練習冊,找找孩子常錯的題,給孩子練練,然后看看答案,學學答題技巧,有些參考書上會有解題思路,孩子學一點,答題的時候能夠更完整,也知道該如何去答。當然這種練習也不必過多,作為一種適當的輔助方式即可。
最后還是要說一句,答題方式的習得一定是建立在孩子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上,否則學再多的技巧也是沒有用的。
再次感謝您的來信和信任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